精彩小说尽在作文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作文网 > 军事 > 月出 > 第2章 芍药杀(1)

第2章 芍药杀(1)

咸宁十六年,槐序之月,一早天透透的蓝,边际已洇出抹淡金的晨光。公孙私邸仰山堂内,吸饱了三春雨水的花木葱葱茏茏,在湿漉漉的晨风中摇曳着生机,但满院子清苦的药气却为此间略染阴翳。

百龄在廊下守着药釜,小火慢吞吞咕噜着,蓬蓬白烟轻飘飘往上,她的心却沉甸甸向下。两个婢子一左一右守在身边,见她这副神情,不由怨诽起不知轻重的小奴,和老来顽劣的郎主。

郎主公孙弘昨日一回家就咯了血,百龄是阿翁一手背着抱着长大,祖孙感情历来亲厚,五鼓才尽就起身过来侍疾,才进院门,见屋子里灯还亮着。守着正房门外的家僮行舟,饧着眼正打呵欠,猛见她进来,一嗓子嚷得藏鸟惊飞。

“小娘子来了!”

屋里的灯扑就灭了。

她当时气白了脸,将行舟呵到一边,伸手推门,黑漆漆的屋子里一声痛呼,婢女屠苏急忙高举了灯,照亮阿翁一张尴尬的脸,跌坐地上捂着膝盖,可怜巴巴唤了声“朏朏”。

百龄过去搀他起来,又扶到床上躺下,堂堂个大虞宰相,一声不敢吭,缩在被子里装鹌鹑。那行舟却是个滑贼,见娘子满脸浸了春威,立马见风使舵抖露出郎主的“罪状”:三更时突然坐起来,勒令他取来笔墨,又勒令他门前把风,他如何苦劝无果,又如何不敢违抗主君云云,说得义正辞严痛心疾首。

她冷笑一声,“喜欢把风是吧,去阍室把一个月风,不够不许回来!”

行舟灰头土脸出去了,百龄接了灯笼走到南窗下,看长案上铺着一卷大理寺案宗,正是去年百里敬一案,一颗心当即下沉。

刚刚过去的尾春,风雨如晦。天子于上巳日渭水祓除时,只因多喝了两杯春酒,竟诱得风疾复发。公孙弘作为百官首,漏夜被急传入宫,隔了二十来日才回家来,却是被背着回来。百龄记得那天下着细雨,阿翁一身紫服皱皱巴巴,头枕在阿耶肩上,幞头下漏出蓬雪似的白发,刺得她当场就红了眼睛。

后来从阿耶口中得知,天子是日龙体脱险,终于苏醒过来,传召诸宰辅觐见,阿翁绷久了弦一松,人就泄了气,才要起身率众拜谒天子,就一头栽倒在政事堂上。

但阿翁只歇息了一宿,次日照常赴阁理事,家人自是担忧,却也拗他不过。百龄每日观察他气色,但觉虽憔悴疲惫,眼中神采依旧,便稍稍安下心来。不想才几日工夫,竟严重到咯血。

她昨日听到消息就赶到仰山堂,耶娘围着床边,太医署的裴医令正在看诊,她望一眼阿翁面如金纸的脸,顿时慌了神,直问:“阿翁这是怎么了?早上不还好好的吗?”

阿耶公孙止摆摆手,让她不要讲话。她含着泪,瞥见老管家荀翁也在暗暗拭泪,走过去牵了牵他的袖子,示意他出去说话。

两人走到屋外,荀翁道:“郎主这几天吃睡都正常,今早也不见异样,方才听郎君与夫人说话,才知今日朝上,郎主叫陛下训斥了几句...”

原来这日是天子大安后初次临轩,连降两诏,改玄武门为神武门;又重罚大理寺,要重审去年谏议大夫百里敬一案。

公孙弘出列劝阻:“城门玄武,古来成制,不当轻易更改。百里敬之死,去年已引发朝野流言,既已定案,若又重审,恐使人心荡乱。”

天子听了竟十分不悦,倚着龙椅目之森森,“什么古来成制,人心荡乱?只怕是仆射另存私心,欲效伊霍亦未可知。”

百龄大惊,她尚不解那二诏有何利害,阿翁又因何制止。但伊霍二字,可谓酷烈。伊尹放太甲于桐宫,霍光废昌邑而立宣帝,都是曾行废立之事的权臣。天子此言,莫非指斥阿翁有擅权乱政之心?

这时阿娘送裴医令出门去了,她急忙进到房中,见阿翁似乎已经醒了,阿耶正跪在床边,口中言辞凄越。

“...玄武门何地,人臣不忍言。陛下突然要修改城门名,个中深意,令人思之胆寒。那百里敬一术士耳,仗着恩宠妄议国本,九死难抵其罪,去岁横死药园,竟有流言乃东宫所为,大理寺审明盗杀,陛下当时并无异议,如今却旧案重提,欲置太子于何地?龙体违和三年,太子监国六次,抚字之道,尽于哀矜;刑网所施,存于审察。上尽心于君父,下遗爱于臣民,并无半分失当之处,何以父子嫌隙如斯?父亲,如今情势,国本不稳,儿恐风云骤起于朝堂,太子有履霜之危,父亲岂无涉渊之险?儿非畏难,儿身为人臣,自当尽忠竭力以保朝堂。但身为人子,儿实在担忧父亲。父亲一生光明耿介,竟为天子厉言指斥!儿有一不敬之言,父亲受他李氏父子兄弟池鱼之殃难道还少吗?父亲如今年迈六十,对先帝对今上对太子,都早尽了当尽之心,难道还想再蹚一趟浑水吗?当年阿兄之死,父亲难道都不记得了吗?儿请父亲趁病归隐,公孙氏之责,便由孩儿来一力承担了吧!”

这长长一串心声,字字掺泪,百龄听得手足发冷,方明白过来其中关窍,竟是牵涉君储之争。她不忍地看着阿耶伏跪的身影,阿翁却猛咳了一阵,沉声斥道:“你这是人臣人子之言?退下!”

身为官宦家眷,百龄对朝堂之事,自然也略有耳闻。天子三年前患上风疾,自此卧病频繁,屡令太子监国,于礼法人情皆是正理,但父子之间却不知从何时开始,竟逐渐生出了嫌隙,从去年一件小事,就可窥见一斑。

去岁左藏失窃,圣上要将那监守自盗的武候处以极刑,太子以法不至此,请免死罪。圣上幽幽望着太子良久,冷笑着吐了四个字:用心可恶。

公孙弘父子归来谈及此事,公孙止忧心忡忡道:“陛下何出此言呐?”

百龄那时抱着猫儿坐在一旁,寻思片刻,便说:“太子所言并无过错,国有国法,若不依法断罪,那要这国法有何用?陛下这是猜疑太子有揽誉之私,刻意招揽人心。”

她还记得阿翁那时看她的眼神,分明写着惊讶与认同。

君储生隙,古来惨烈。汉武帝巫蛊之祸,牵连而死者数万人,太子锄奸未遂反蹈祸身亡,卫后护子不成亦自杀明志。可见阿耶所谓池鱼之殃,虽为僭言,却非妄谈。

而阿翁一生偃蹇,自十四岁见召入朝,先后侍奉过三代东宫。高祖隐太子被先帝射杀玄武门,阿翁那时就作为东宫谋臣险遭清算。后来先帝两子夺嫡,太子谋反被废,阿翁身为东宫少师也被贬往蛮荒的岭南,而伯父公孙扬却被视作魏王党下狱身亡。

百龄跟阿耶一样,担心阿翁再度卷入无妄之灾,尤其阿翁对当今的太子,可谓用心至极。

当今太子李成昭,尚未出生就祥瑞频生,甫落草便被先帝册封为皇太孙,自小聪明审慎,通身一派明君范,自监国以来,更是朝野称贤。阿翁辅佐的前两代太子,一死一幽,难免生出明珠暗投的晦涩,直到遇见太子成昭,仿佛久旱逢甘霖,恨不能将一身心血尽数浇灌在这位少年英主身上。

太子卓荦群书,集文士于崇文馆中注班,百龄就屡见阿翁在家熬灯夜读《汉书》注,焚膏继晷地替好学生把关。这回百里敬之死牵涉太子,百龄今晨就撞破他一宿不眠审读案卷。

朝堂上的事,百龄作为闺阁女孩儿,有心无力,毫无插手的余地。她昨夜辗转,今早又思索良久,想为阿翁纾困,大约只能从百里敬的案子入手。

正想得出神,忽觉脚边多出毛茸茸一团,雪球似的猫儿竖着掸子似的长尾,正凑在药釜边上耸着鼻子,百龄连忙呵斥一声“朏朏”,伸手将它拨到了一边。

朏朏本是百龄自己的乳名,八岁生辰得了这只猫儿,爱如性命,竟把自己的乳名赐给了它。家里长辈唤她“朏朏”,她则唤猫儿“朏朏”,也是公孙家日常一则趣景。

这猫儿颇有灵性,常日跟在百龄身边寸步不离,平日里娇宠惯了,眼下被呵斥了,不满地喵呜一声,瞪一双无辜的圆眼睛望着她撒娇。她这会儿却没什么心思逗弄它,猫儿仰着头望她一阵,见她毫不动容,顿觉无聊,扭身跑到庭院中刚投下的光影里卧着舔毛。

百龄揭开盖子,见药釜中正好浓浓一碗之量,便吩咐桃符取来药盏,滤好药进入房中,将药盏置放床边小几上,才挽起帐子来。

帐中公孙弘脸色蜡黄躺在枕上,嘴里嗤嗤出气,一副老迈昏昏貌,百龄不由心下一酸。阿翁年轻时有“含光郎”之称,何等光风霁月的人物,即便是几年前尚在扶风时,牵着她的小手荷锄走在山野间,曼声吟诵“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虽布衣粗服,却神采飞扬,常被人遥望之下呼为神仙,如今却是这副模样。

俯身唤了几声“阿翁”,公孙弘喉咙里含糊应了一声,睁开了眼。百龄扶他在枕上靠好,他也还不如何醒神,浑浑噩噩喝下了药,眼神仍是一片浑浊。屠苏此时取来膳食,百龄又喂他用下热粥以助药性,最后捧巾奉盥,伺候他漱口擦脸,才扶着他重新躺下。在床沿上坐守了片刻,直听他呼吸绵长后,才轻轻起身出门。

院中已是晴光大好,二婢闲着无事,正持剪刀水壶,为满院花木修枝浇水,猫儿朏朏倒在青砖地上睡得四仰八叉。百龄失笑,过去想要将它抱起来,手才刚刚碰到,那猫儿两耳一动,碧绿一双眼睛看也不看她,从地上一翻而起,径往外面阁子跑去。

百龄一惊,连忙提着裙子追了上去。

第2章 芍药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