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作文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作文网 > 仙侠 > 大明夜已残 > 第9章 第一章 骨肉离异

第9章 第一章 骨肉离异

母亲干咳几声,以掩饰尴尬。这一段你不用听太懂,反正以后会懂的,现在你只要知道刘伶是个慷慨善良,好心肠的姑娘就够了。母亲轻柔的抚摸着她的头发,一边把不适合小孩子听的地方搪塞过去。好了,我要接着讲故事了。当时年幼懵懂的她只是点点头,盼望自己可以快快长大,然后和母亲一起重温这个故事。

之后的情节,她记得大概说的是,那书生在醉春风留下以后,见到有人在挑逗刘伶,他就凭借机智巧舌把对方赶走了,从而赢得了刘伶的青睐。再往后,两人情浓意密,以至花前月下,私定终身,尽管刘伶比书生年长整整一十七岁。大概是这样,毕竟她本来就对这种男欢女爱的桥段无甚意趣,似乎与同样年纪的姑娘喜好迥异,不过她本来就很另类就是了。

两人相处了一段时日后,有一天,刘伶忽然觉的,那书生如此才华横溢,却甘心为她这等人,放弃锦绣前程,着实可惜。于是,她把自己这些年攒下来的,将要用来赎身的钱财玉帛,尽数送与书生,并告诉他说,等他高中之后,再将她从这里赎出来。

那书生先是不依,只说要和她永不分离。在刘伶再三劝说下,他才含泪答允,并表示,只要他一息尚存,一定会回来与她成婚。之后两人洒泪拜别,书生笼了钱财玉帛,乘舟南下去了。

当时她听到这里,不免感伤叹息。那刘伶真是太傻太傻了,谁知道那书生是不是真心的,说不定他拿了钱财就再也不回来了。而且此去路途万里,风波险恶,哪怕书生忠贞不渝,若是不慎从马上跌落,或是染上疫疾,又或许遇到贼寇谋财害命,两人都会阴阳两隔。她要喜欢书生,直接把人家留在身边不就好了,谈雨旸想不明白。不过幸好,刘伶最后能有个团圆结局。

那书生到得应天府,开始参加科举,却不幸接连落第。但他只要一想到刘伶还在盼着他能够衣锦还乡,他就默默忍受起千端苦楚,万般绝望,熬过了无数个漫长而孤寂的黑夜。在往后的许多年里,他先是过了乡试,再是过了会试,最后过了殿试,名列二甲第三名。太宗皇帝下了制敕,除他文渊阁学士一职。

自那之后,他开始想尽办法笼络讨好显宦贵戚,以图荣耀富贵。当太宗皇帝宣布要迁都至北京时,众臣纷纷上书反对,他却选择无耻的迎合皇帝的心意。他在奏章里力排众议,并罗列了大量史书中迁都后邦国隆盛的例子,帝览之大悦。迁都后没几年,皇帝迁他去了都察院做监察御史。后来,他又作为巡按御史,巡视南京城一带。

当他到了江都万寿镇时,他意外的发现,当地许多贫民死后,里长,甲首等人竟然不肯分资帮助死者亲属瘗埋,而是直接把死者用推车载到镇外的郊野上随意丢弃。他很生气,就措词激烈的指责了他们。然而,里长等人却告诉他说,那些贫民竟然都是举家悬梁而死的,他们的尸首直到腐烂生*,秽气远播之后才教人发觉。既然户丁尽绝,则无必要再敬谨瘗埋,以告慰生者了。

他隐隐察觉此事有些诡异,因立刻命县吏调查他们为何自缢。后来,有人在县衙刑房立案的文案里发现,许多死者曾不约而同的,前来县衙报案说,自己新近典得的钱财失窃,请求官司分派县役找寻。县吏调查后得知,他们口称失窃的钱财,原来皆系他人所有,那些案件就都以刁民诬告结案了。这事勾引起他不忍回首的过去,于是他立刻命人仔细调查当地的典当铺,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很快,那些典当铺背地里干的勾当就大白于天下了。

原来当地的典当铺暗地里都与窃贼紧密勾结,一旦他们遇到走投无路的贫民为治病救急而将家中祖传的珠宝拿来典当,他们就收走珠宝,并用完全不等值的钱财交换,心急如焚的贫民唯有认命而已。

但典当铺做的远不止于此,他们为了夺走珠宝,在贫民离开后,又分付窃贼暗中跟随,寻得他们的住处,再趁夜色将钱财和当票一并窃走。那些钱财可是人家用来治病救急的,要不然他们也不会绝望到拿祖传的珠宝来换。所以,当他们次日醒来发现钱财失窃后,绝望无比,十家里面倒有□□家都会选择举家自戕。那些不死心的还试图向县衙报案,但也不过是让自己在绝望中多活一段时日罢了。而一旦珠宝的原主家室死绝后,典当铺即可将珠宝合法的据为己有。

如此一来,那些窃贼得了人家救命的钱财,典当铺则赚了人家祖传的珠宝,可谓是双赢。

书生憎恶恼怒至极,火速回京将此事上书陛下。太宗皇帝闻知此事,龙颜震怒,立刻谕令都察院大小官吏前去勘验各地典当行,凡与窃贼交契,构害贫民者,分出首从,枭首示众,无迟晷刻,钦此。

事情解决后,太宗皇帝又迁他去了京师刑科,除官给事中,秩从七品。于是,许多侯门世族纷纷领着千金向他提亲,甚至还有郡主,县主派人向他求婚,但他始终没有答允。最后,他向皇帝上书请求回淮安府婚娶,帝许之。

当他再度见到刘伶时,她年已五旬,苍颜白发,而且她苦等书生那么多年,只道他负心忘义,哭的两眼都昏瞎了。但在书生眼里,她依旧是当年那个俏丽温婉的姑娘,永远都是。

婚礼当天,在红润的烛光和飘渺的青烟中,书生为刘伶披上了大红销金霞帔,上绣云霞练鹊文,金玉花坠琤琮悦耳。礼毕,两人乘坐雕花朱轩来至清江浦,再乘舟去往京师。在经过这条巷子时,因在山阳县一地,与刘伶有染的男子过多,那书生不免担心会有好事者趁机登墙观望,指点取笑,因事先命人在此地建造高耸的石墙,并封上所有的夹道。

后来,山阳县人家就将醉春风所在的这条街唤做刘伶街,至于谈雨旸现在所处的这条巷子,因为刘伶出嫁时曾经过这里,故唤做迎伶巷,后来以讹传讹,成了银铃巷。百余年来,山阳县许多城墙都已坍塌,唯有此处的石墙依旧巍然耸立,无惧光阴。

当谈雨旸重新回味完这个故事,莫名觉的十分讽刺。那刑科给事中的名姓早已湮没无考,反倒是娼妇刘伶的名字却一直与山阳县同在,这真是……但无论如何,对于那书生,现在她心里唯有感激之情。若不是他当年建了石墙,封了夹道,那她今日决无可能救出蒋韶。

过不多时,李灵淑又晃了晃手上的镜子,洁白清澈的月光恍若云雾,凝聚在李灵淑镜子表面。随着她晃动镜面,云雾轻轻的流离又聚合,银光流转,浑似荡漾的水波。这次,她就是不辨认口型,都明白她是要传信说,刘府众人即将抵达他们计画的地点。

就差最后一步了,只要过了这关,一切都将圆满结束,她默默安慰自己。想不到她真的可以走到这一步,离成功仅隔一步之遥,尽管那将是最艰难的一步,但能走到这里,足以向父兄证明,她决非一事无成的累赘。

明明刚才她还哭过一次,然后又因为担心同伴读不懂她发送的消息而忐忑不安,毕竟许唯义和罗护持距离自己太远,他们又不会读唇语,只能通过模仿口型来领会,谁知道消息传到他们那里会扭曲成什么样。不过现在想来,刚才那一切,真是如同幻梦一场。

她又不禁幻想,如果这次行动真能成功,她把蒋韶毫发无伤的还给孟清欢,她会如何酬答自己?孟清欢虽然对她心有不满,但她是个知恩图报的姑娘,对谈雨旸拼死付出的一切,不会装作视而不见。只要孟清欢愿意给她机会,让她接近她,她一定会竭尽全力带给孟清欢快乐,感动和温暖,使她慢慢回心转意。

我又在想什么呢?她的嘴角情不自禁的抿了起来。她真是越来越贪心了,其实只要能让孟清欢原谅她先前的莽撞的行为,两人言归于好,回到小时候那样,她就再无所求了。

她抬起头,望向天边那轮莹白如玉的圆月。黑夜之中,月光清寒而又无情,恍若永恒。她深深吸了口气,轻轻放下镜子,将身子融入墙角下的阴影之中。她像一只灵巧的猫儿,悄无声息的向银铃巷西边那一排飘渺摇曳的灯光扑去。远远望去,灯光碧莹莹的,浑似鬼火,隐含不详。

刘府众人自昏沉的夜幕中走来,当先六人开道,一字排开,手提油灯。灯光平稳而辉煌,显然用的是上好的灯油和灯芯。这六人披挂齐整,乌金盔甲在灯光下闪着暗沉的光泽,猩红斗篷在朔风拍打下劈啪作响。他们背上均绑缚藤牌,腰间则拴着不同样式的兵刃,有长剑,弯刀,砍刀,重剑,蛇剑,还有一种她从未见过的古怪兵刃。那应该是把刀,但刀身竟比寻常人手臂还长。若不是佩戴者身躯魁伟,手臂修长,否则根本无法拔出。

看来刘善渊对兵法研习的还没我精深。她轻蔑的微笑。这一干人惯使的兵刃各不相同,倘若遇上贼寇来袭,彼此之间配合不过来,再严密的阵形都会教人冲垮。

她企着脚,高高的望过去。她个子极高,视线可以轻易越过前排的人,望见后面的阵容。后面一排三人,手上握着长枪,长矛和长戟,分别站在前排同伴两两之间的空当后。大哥以前给她讲过这种阵形,倘遇敌军冲击,第一排侍卫会立刻架好藤牌,第二排则将兵刃自藤牌后刺出。

但这等阵形需要士卒站成很长很长的一排,这样敌军在冲击时才无法立刻从两翼绕过去。而现在他们才几个人,也摆成这等阵形,岂不是自寻死路?看来刘公子对兵法真是一窍不通,她甚至忍不住同情起那些侍卫。他们以前也许是十分忠勇的士卒,能坚定的遵从长官的命令,临危不惧。但现在遇上这么个不通兵法的长官,那也只能毫无意义的送死了。

队伍再往后是六个人围成的圆,他们如众星拱月一般,守护位于垓心的郑箫,严庆。她二人穿的衣服华丽无比,即使身处暮色之中,依旧彩绣辉煌,光彩夺人。她们头上戴的那顶凤簪更是金光流动,珍异至极。

两人虽然妆束相同,都是一样的雍容华贵,但气度风范却判然不同。尽管几天前,当她们来到昔荣街西,铁匠孙老爷家时,谈雨旸和同伴正好在街上目睹她们经过,他们只见了这么一次,之后就再没弄混。

郑箫是个随和可爱的姑娘,当时他们在路上相遇,她正饶有兴致的打量起山阳县破败寥落的景象,手里还悠闲的把玩着一朵路边摘来的野花。她被凤簪别住的头发在脑后散成几束,每束都用鲜红丝带扎起,再从一边肩膀慵懒的垂落,恍若柳絮飘扬。

严庆个子高挑,行动轻盈迅捷,一头长发墨黑如雾,在脑后齐整的扎成一束,显的精明干练。她有着利如锋刃的精致五官,散发着凌厉逼人的谨严气度。但她那本该寒如坚冰的冷艳面容上,却带着一种令人悲怆动容的哀伤和无奈。

对不起,这里的小说读的太少,前面写的时候,都不知道有话说这个栏目,应该编辑什么内容,一直以为是要罗列注释和参考文献之类的,非常抱歉。

身为疲倦憔悴的学生,以及第一次尝试写作的新人,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看到读者的支持与肯定。看到这里的读者,如果乐意的话,能不能从百忙之中拨出一点点时间,留下小小的反馈与建议。哪怕是语气略微严厉的批评,我也会虔诚的听取,并加以改正。如果读者愿意给予这样的帮助,我会非常感激。

第9章 第一章 骨肉离异